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办法》的通知

时间:2024-06-25 13:31:5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222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印发《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办法》的通知
1998年12月1日,财政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贯彻实施《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编制和核批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行政单位预算编制和核批有关问题的通知》以及相关的行业财务制度,进一步深化支出改革,强化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们重新修订了《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认真遵照执行。
附件: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办法

附件: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办法
为了进一步深化支出改革,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家政权建设和促进事业发展,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第8号令)和《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第9号令),制订本办法。
一、考核目的
建立效益考核指标体系、开展效益考核工作的目的,是对单位财务报表、统计数据和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正确衡量和评价单位财务收支状况和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促进支出改革,强化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考核原则
(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文教行政财务工作的重点是积极筹措、合理分配、有效使用各项资金,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同时,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重点考核和一般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在对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进行全面考核的基础上,对与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工作有密切联系的相关指标进行重点考核。
(三)真实、准确、及时性原则。效益考核结果是国家制定社会发展计划和有关方针、政策、法规以及单位进行经济活动决策的重要依据,要全面、真实地反映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的实际情况。
三、考核对象
财政部门、财务主管部门、基层预算单位。
四、考核级次
(一)财政部门对本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的考核;
(二)财政部门对财务主管部门、基层预算单位的考核;
(三)财务主管部门对基层预算单位的考核;
(四)基层预算单位对自身的考核。
五、考核指标体系
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指标体系,按其适用范围分为综合考核指标、单项考核指标两大类,其中:单项考核指标又分为经济效益指标和社会效益指标。
(一)综合考核指标(12项):是反映经济发展、财力状况、支出水平和各主要费类之间相互联系的考核指标。
(二)单项考核指标
经济效益指标(24项):是直接反映经费的筹集、分配、使用和效益的财务指标。
社会效益指标(23项):是反映与经费使用有密切联系的、体现事业发展成效和工作质量的指标。
各类考核指标的内容、计算公式、适用科目见附表。
六、考核方法
各级财政部门、财务主管部门和基层预算单位在考核工作中,应实行综合考核与单项考核、重点考核与一般考核相结合。采用百分制量化考核办法,其考核指标可采用因素分析法、差额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方式予以科学、合理、客观的分析计算。
七、考核管理工作
考核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层层落实,专人负责”。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办法及指标考核体系由财政部统一制定,省级及省以下的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办法及考核指标由省级财政部门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并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加强考核工作的指导和管理,使考核工作逐步做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考核工作要定期进行,每年一次。考核工作以自我考核为主,同时按照考核级次划分,加强对下级的考核。对考核结果要认真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并形成专题考核报告,按考核级次逐级上报。
八、本办法自1999年1月1日起执行。《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办法(试行)》(财政部财文字〔1995〕530号)同时废止。
附表: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指标项目表
附表:
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指标项目表
综合考核指标
--------------------------------------------------------------------------------------
| 项 目 名 称 | 计 算 公 式 |
|----------------------------------|----------------------------------------------|
| |1、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 经费支出 |
| |(%) |-------------- *100% |
| | |同期财政支出数 |
| |------------------------------|----------------------------------------------|
| |2、经费增长速度比同期财政收 |经费增长速度--同期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
| |入增长速度增(减)百分点 | |
| |------------------------------|----------------------------------------------|
| |3、经费增长速度比同期财政支 |经费增长速度--同期财政支出增长速度 |
| |出增长速度增(减)百分点 | |
| |------------------------------|----------------------------------------------|
| |4、年度预算调整指标为年初预 |年度预算调整指标 |
| |算指标的比例(%) |---------------- *100% |
| | | 年初预算指标 |
| | | |
| | | |
| |------------------------------|----------------------------------------------|
| |5、人年均支出(元/人) | 经费支出 |
| | |------------ |
| | |年末总人口数 |
| |------------------------------|----------------------------------------------|
| |6、国家职工年均经费支出 | 经常性支出及专项支出 |
| |(元/人) |------------------------------------ |
| | |财政预算拨款开支的国家职工年平均人数 |
| |------------------------------|----------------------------------------------|
| |7、国家职工年均人员支出 | 人员支出 |
| |(元/人) |-------------------------------- |
| | |财政补助开支的国家职工年平均人数 |
| | | |
| | | |
| |------------------------------|----------------------------------------------|
| |8、国家职工年均公用支出 | 公用支出 |
| |(元/人) |------------------------------------ |
| | |财政预算拨款开支的国家职工年平均人数 |
| |------------------------------|----------------------------------------------|
| |9、人员支出占经费支出的比重 |人员支出 |
| |(%) |-------- *100% |
| | |经费支出 |
| |------------------------------|----------------------------------------------|
| |10、公用支出占经费支出的比重|公用支出 |
| |(%) |-------- *100% |
| | |经费支出 |
| |------------------------------|----------------------------------------------|
| |11、经费自给率(%) |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
| | |----------------------------------------------|
| | | 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
| | | |
| |------------------------------|----------------------------------------------|
| |12、文教行政周转金当年回收率|当年实际回收数 |
| |(%) |-------------- *100% |
| | | 当年应回收数 |
--------------------------------------------------------------------------------------
--------------------------------------------------------------
适用科目 |适用对象| 说 明 |
------------------|--------|------------------------------|
教育、科学事业费 |财政部门|经费支出指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或|
行政管理费、公检 | |行政单位的经常性支出及专项支出|
法司支出 | |(下同) |
------------------|--------|------------------------------|
同上 |同上 | |
| | |
------------------|--------|------------------------------|
同上 |同上 | |
| | |
------------------|--------|------------------------------|
文化、体育、广播 |同上 | |
电影电视、计划生 | | |
育、教育、科学事 | | |
业费、行政管理费、| | |
公检法司支出 | | |
------------------|--------|------------------------------|
同上 |同上 | |
| | |
| | |
------------------|--------|------------------------------|
行政管理费、公检 |同上 | |
法司支出 | | |
| | |
------------------|--------|------------------------------|
文化、体育、广播 |同上 | |
电影电视、计划生 | | |
育、教育、科学事 | | |
业费、行政管理费 | | |
公检法司支出 | | |
------------------|--------|------------------------------|
行政管理费、公检 |同上 | |
法司支出 | | |
| | |
------------------|--------|------------------------------|
教育、科学事业费 |同上 | |
行政管理费、公检 | | |
法司支出 | | |
------------------|--------|------------------------------|
同上 |同上 | |
| | |
| | |
------------------|--------|------------------------------|
文化、体育、广播 |同上 |事业支出指单位的经常性支出,扣|
电影电视(广播电 | |除专项资金支出 |
台、电视台)、技 | | |
术开发型科研单位 | | |
------------------|--------|------------------------------|
|同上 |考核各地借用财政部文教行政周转|
| |金还款情况 |
| | |
--------------------------------------------------------------
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指标项目表
单项考核指标——经济效益指标
----------------------------------------------------------------------------------
| 项 目 名 称 | 计 算 公 式 |
|----------------------------------------|------------------------------------|
| |1、剧团年人均支出数(元/人) | 事业支出 |
|文| |---------------------- |
| | |剧团年平均国家职工人数 |
| |------------------------------------|------------------------------------|
|化|2、图书馆购书费占经费支出的比重 |图书馆购书费 |
| |(%) |------------ *100% |
| | | 图书馆经费 |
|--|------------------------------------|------------------------------------|
|体|3、“优秀运动队”运动员年人均开支 | “优秀运动队”经费 |
| |(元/人) |------------------------------ |
|育| |“优秀运动队”年平均运动员人数 |
|--|------------------------------------|------------------------------------|
| |4、每千瓦小时发射费用 | 事业支出 |
|广|(元/千瓦小时) |------------------ |
|播| |播出时间*发射功率 |
| | | |
|--|------------------------------------|------------------------------------|
| |5、生均开支数(元/人) | 事业支出 |
| | |---------------- |
| | |年平均在校学生数 |
| |------------------------------------|------------------------------------|
| |6、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原值(元/人) |年末教学仪器设备原值 |
| | |-------------------- |
| | | 年平均在校学生数 |
| |------------------------------------|------------------------------------|
|教|7、生均图书资料册数(册/人) |年末学校公共图书总册数 |
| | |---------------------- |
| | | 年末平均在校学生数 |
| |------------------------------------|------------------------------------|
| |8、生均房屋面积(平米/人) | 年末房屋面积总数 |
| | |------------------ |
| | |年末平均在校学生数 |
| |------------------------------------|------------------------------------|
| |9、危房比例(%) | 年末危房面积 |
| | |------------------ *100% |
| | |年末房屋建筑物面积 |
| |------------------------------------|------------------------------------|
| |10、生均支出增长速度(%) | 本年生均支出 |
|育| |(------------ --1)*100% |
| | | 上年生均支出 |
| |------------------------------------|------------------------------------|
| |11、生均公用支出增长速度(%) | 本年生均公用支出 |
| | |(---------------- --1)*100%|
| | | 上年生均公用支出 |
| |------------------------------------|------------------------------------|
| |12、中、小学经费占教育事业费支出 |中学经费+小学经费 |
| |比重(%) |------------------ *100% |
| | | 教育事业费 |
|--|------------------------------------|------------------------------------|
|计|13、平均每例计划生育手术费 | 手术减免经费 |
|划|(元/例) |------------------------------ |
|生| |手术减免经费开支的“四术”例数 |
|育| | |
|--|------------------------------------|------------------------------------|
| |14、收入收益率(%) |纯收入(收益) |
| | |-------------- *100% |
| | | 事业收入 |
| |------------------------------------|------------------------------------|
|科|15、技术收入率(%) |技术收入 |
| | |-------- *100% |
| | |事业收入 |
| |------------------------------------|------------------------------------|
| |16、基金管理费水平(%) |当年基金管理费支出 |
| | |------------------ *100% |
| | | 当年基金总额 |
| |------------------------------------|------------------------------------|
| |17、设备使用率(%) |设备实际使用小时 |
|学| |---------------- *100% |
| | |设备计划使用小时 |
| |------------------------------------|------------------------------------|
| |18、基础研究经费支出占自然科学事 | 基础研究经费 |
| |业费支出的比重(%) |-------------- *100% |
| | |自然科学事业费 |
|--|------------------------------------|------------------------------------|
| |19、业务费占总支出的比重(%) | “业务费”项支出 |
|公| |-------------------- *100% |
|检| |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 |
|法| | |
|司|------------------------------------|------------------------------------|
| |20、公检法部门办案费占公检法支出 |公检法部门办案费支出 |
| |的比重(%) |-------------------- *100% |
| | | 公检法支出 |
|--|------------------------------------|------------------------------------|
| |21、单项经费人年均支出水平 | 单项经费支出数 |
| |(元/人) |------------------------------------|
|行| |财政预算拨款开支的国家职工年平均人数|
| |------------------------------------|------------------------------------|
| |22、车均燃修费(元/辆) | 燃修费支出数 |
|政| |-------------- |
| | |年末机动车辆数 |
| |------------------------------------|------------------------------------|
|管|23、修缮费年均支出水平(元/平米)| 修缮费支出数 |
| | |-------------------- |
| | |年末房屋建筑物面积数 |
|理|------------------------------------|------------------------------------|
| |24、会议费人天平均开支(元/人天)| 会议费支出数 |
| | |------------------ |
|费| |参加会议人数*会期 |
| | | |
----------------------------------------------------------------------------------
----------------------------------------------------
适用对象 | 说 明 |
------------------|------------------------------|
财政部门、文化主管| |
部门、艺术表演团体| |
| |
------------------|------------------------------|
财政部门、文化主管| |
部门、图书馆 | |
| |
------------------|------------------------------|
体育主管部门、体育| |
运动队 | |
| |
------------------|------------------------------|
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 |
门及其广播、电视发| |
射台、转播台和调频| |
台 | |
------------------|------------------------------|
财政部门、教育主管| |
部门、各类学校 | |
| |
------------------|------------------------------|
同上 | |
| |
| |
------------------|------------------------------|
同上 | |
| |
| |
------------------|------------------------------|
同上 | |
| |
| |
------------------|------------------------------|
同上 | |
| |
| |
------------------|------------------------------|
财政部门、教育主管| |
部门、教育部门中小| |
学校 | |
------------------|------------------------------|
同上 | |
| |
| |
------------------|------------------------------|
财政部门 |指教育部门举办的中、小学经费支|
|出 |
| |
------------------|------------------------------|
财政部门、计划生育| |
主管部门 | |
| |
| |
------------------|------------------------------|
科学主管部门、各预| |
算单位 | |
| |
------------------|------------------------------|
同上 | |
| |
| |
------------------|------------------------------|
科学主管部门、基金| |
管理单位 | |
| |
------------------|------------------------------|
科学主管部门、自然| |
科学研究单位 | |
| |
------------------|------------------------------|
财政部门 | |
| |
| |
------------------|------------------------------|
财政部门、公检法司|“业务费”项指项级预算科目的经|
主管部门 |费支出数,包括公务费、设备购置|
|费、修缮费、业务费、其他费用和|
|业务招待费 |
------------------|------------------------------|
财政部门 | |
| |
| |
------------------|------------------------------|
财政部门、行政单位|考核到“目”级科目,其中公务费|
主管部门 |“目”考核到会议费、办公费、邮|
|电费、取暖费等“节”级科目 |
------------------|------------------------------|
同上 | |
| |
| |
------------------|------------------------------|
同上 | |
| |
| |
------------------|------------------------------|
财政部门、行政单位|上级财政部门对下级财政部门仅考|
主管部门、各行政预|核人代会、党代会和政协会,财政|
算单位 |部门对主管部门和各行政预单位考|
|核各类会议 |
----------------------------------------------------
文教行政财务管理和经费使用效益考核指标项目表
单项考核指标——社会效益指标
------------------------------------------------------------------------------------
| 项 目 名 称 | 计 算 公 式 |
|--------------------------------------------|----------------------------------|
| |1、剧团年均演出上座率(%) | 观众总人次数 |
| | |-------------------- *100% |
|文 | |剧场座位数*演出场次 |
| |--------------------------------------|----------------------------------|
| |2、剧场平均每天开放时数(小时/天) |全年剧场使用时数 |
| | |---------------- |
| | | 365天 |
| |--------------------------------------|----------------------------------|
|化 |3、每百人年均图书册数(册/百人) | 馆藏图书总册数 |
| | |------------------ |
| | |所辖地区年末人口数 |
|----|--------------------------------------|----------------------------------|
|体 |4、体育场馆平均每天开放时数 |全年场馆开放时数 |
| |(小时/天) |---------------- |
|育 | | 365天 |
|----|--------------------------------------|----------------------------------|
| |5、广播人口覆盖率(%) |可收听广播人口数 |
| | |---------------- *100% |
|广 | | 年末人口数 |
| |--------------------------------------|----------------------------------|
| |6、电视人口覆盖率(%) |可收看电视人口数 |
| | |---------------- *100% |
| | | 年末人口数 |
| |--------------------------------------|----------------------------------|
|播 |7、自办节目播出率(%) |自办节目时数 |
| | |------------ *100% |
| | | 播出总时数 |
|----|--------------------------------------|----------------------------------|
| |8、每校平均学生人数(人/数) | 年末在校生数 |
| | |-------------- |
| | |年末学校机构数 |
| |--------------------------------------|----------------------------------|
|教 |9、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1: ) |年末在校生数 |
| | |-------------- *100% |
| | |年末教职工数 |
| |--------------------------------------|----------------------------------|
| |10、专任老师与学生的比例(1: ) | 年末在校生数 |
| | |-------------- *100% |
| | |年末专任老师数 |
| |--------------------------------------|----------------------------------|
| |11、专任教师占教职工的比例(%) |年末专任教师数 |
| | |-------------- *100% |
|育 | | 年末教职工数 |
| |--------------------------------------|----------------------------------|
| |12、学龄儿童入学率(%) |实际入学学生数 |
| | |-------------- *100% |
| | | 学龄儿童数 |
|----|--------------------------------------|----------------------------------|
|计 |13、计划外生育率(%) |计划外出生人口数 |
|划 | |---------------- *100% |
|生 | | 年出生人口数 |
|育 | | |
|----|--------------------------------------|----------------------------------|
|档 |14、档案利用率(%) |年末实际利用档案卷次 |
| | |-------------------- *100% |
|案 | | 馆藏开放档案总卷次 |
|----|--------------------------------------|----------------------------------|
| |15、课题成果数(%) |成果数 |
| | |------ *100% |
| | |课题数 |
| |--------------------------------------|----------------------------------|
|科 |16、成果转化率(%) |应用成果数 |
| | |---------- *100% |
| | | 成果数 |
| |--------------------------------------|----------------------------------|
| |17、课题数与科研人员的比例(1: )|年末科研人员数 |
| | |-------------- |
|学 | | 课题数 |
| |--------------------------------------|----------------------------------|
| |18、科研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比重 | 年末科学研究人员数 |
| |(%) |---------------------- *100%|
| | |年末科研单位职工总人数 |
|----|--------------------------------------|----------------------------------|
| |19、破(结)案率(%) |当年破(结)案数 |
|公 | |------------------ *100% |
| | | 立案数 |
| |--------------------------------------|----------------------------------|
|检 |20、普法率(%) |实际普法人数 |
| | |------------ *100% |
| | | 应普法人数 |
|法 |--------------------------------------|----------------------------------|
| |21、每万人口中公检法司人员(人) |国家职工年末人数 |
| | |---------------- |
|司 | | 年末人员数 |
|----|--------------------------------------|----------------------------------|
|行及|22、每万人口中行政人员(人) |国家职工年末人数 |
|政公| |---------------- *10000 |
|管检| | 年末人口数 |
|理法|--------------------------------------|----------------------------------|
|费司|23、小汽车与职工的比例(1: ) |国家职工编制人数 |
| | |---------------- |
| | | 年末小汽车数 |
------------------------------------------------------------------------------------
----------------------------------------------------
适用对象 | 说 明 |
------------------|------------------------------|
艺术表演团体 |经费支出指事业单位的事业支出或|
|行政单位的经常性支出及专项支出|
|(下同) |
------------------|------------------------------|
文化主管部门、剧场| |
| |
| |
------------------|------------------------------|
文化主管部门 |馆藏图书指公共图书馆的藏书 |
| |
| |
------------------|------------------------------|
体育主管部门、体育| |
地馆 | |
| |
------------------|------------------------------|
广播电影电视主管部| |
门 | |
| |
------------------|------------------------------|
同上 | |
| |
| |
------------------|------------------------------|
广播电台、电视台 | |
| |
| |
------------------|------------------------------|
教育主管部门、各类| |
学校 | |
| |
------------------|------------------------------|
财政部门、教育主管| |
部门、各类学校 | |
| |
------------------|------------------------------|
同上 |专任教师指专职从事教学工作的人|
|员(包括以从事教学工作为主,兼|
|做党政工作的人员 |
------------------|------------------------------|
教育主管部门、各类| |
学校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计生委、公安厅、人事厅、劳动厅、建设厅、交通厅、工商局、民政厅、卫生厅、教育厅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转自治区计生委、公安厅、人事厅、劳动厅、建设厅、交通厅、工商局、民政厅、卫生厅、教育厅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通知
各地区行署,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柳铁,区直各委、办、厅、局:
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自治区计生委、公安厅、人事厅、劳动厅、建设厅、交通厅、工商局、民政厅、卫生厅、教育厅《关于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的暂行办法》,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1995〕42号)和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以及《广西壮族
自治区计划生育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生育条例实施细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现居住地不是户籍所在地,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异地居住,可能生育子女的已婚育龄人员(以下简称已婚育龄流动人口)。
第三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要贯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收费”的原则。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辖区内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实行综合治理。各级人民政府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负责协调本辖区内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各
级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业务工作。各级财政要切块落实必需的经费,以保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条 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实行政府一把手负责制。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应与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一样,纳入各部门、各单位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五条 建立流动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各级人民政府要与本级各有关部门及辖区内各单位签订责任状。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行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各级人民政府要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考评领导小组,委托本级计划生育部门具体负责考评工作,考评办公室设在计划生育部门。年终由政府负责对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未认真履行职责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自治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制
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责任制的考评验收标准,报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批准后下发实施。并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列入“双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第六条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费要严格按照自治区财政厅、物价局已批准的收费标准、范围执行。具体由各地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收取。
第七条 各有关部门在同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配合计划生育部门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在实行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和综合治理中,认真履行本部门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职责。
(一)计划生育部门:
1、计划生育部门是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管部门。
2、各级计划生育部门要做好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发放和查验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孕情和生育情况,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为流动人口提供避孕药具和节育技术服务。
3、掌握流动人口的底数、婚姻和计划生育状况,建立档案,完善统计制度;抓好已婚育龄流动人口节育措施落实,按规定做好计划外生育费的征收工作。
4、督促检查有关部门、有关单位落实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每年对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情况,组织一次考核评估。
(二)公安部门:
1、把户籍管理与计划生育管理结合起来,在办理暂住登记、发放暂住证的同时,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凡属育龄年龄并无婚育证明的,限期(区内的一个月,区外的二个月)回常住户口所在地补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并通报当地计划生育部门。
2、在查验暂住证时,应告知暂住人员出示《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把市场管理和计划生育管理结合起来,对外省到我区或区内跨县申请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必须持有《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无《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暂不予办理营业执照。
2、在验照时,对无《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流动人员,暂扣营业执照,待其补办《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后,发还其营业执照。
(四)建设部门:
负责对成建制施工队伍和工地的管理以及流动人口聚集地的规划管理,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协助计划生育部门落实流动人口管理的计划生育措施。
(五)人事部门:
1、把计划生育工作列为考评单位领导政绩的一项内容,记入每年年度考评档案。
2、各级人事部门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在办理各类人员人事关系和档案接收手续时,应核实其档案中有关婚姻及计划生育状况。如档案中无此项情况或记录不清的应补齐材料后,再办理人事关系和档案接收手续。
(六)劳动部门:
1、对用人单位招用的流动人口劳动力,在办理流动人口就业证时,要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无《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暂不予办理流动人口就业证、卡。
2、在办理各类人员劳务关系和档案接收手续时,应核实其档案有关婚育状况后,才予办理。
(七)民政部门:
在婚姻登记、村(居)委会建设、清理非法婚姻等项工作中,要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认真做好。
(八)教育部门:
1、流动人口中的儿童入学(入托、入园)需凭其父母的婚育证明办理手续,流入地教育部门应依法接收并安排其接受义务教育。
2、对流动人口中的子女入学,按当地借读生的有关规定收费。
(九)卫生部门:
各医疗单位要加强对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和技术服务。在接收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时,要查验其婚育证明。对无证生育的,应及时通知当地计划生育部门,协助计划生育部门做好节育技术服务管理工作。对新生儿要按计划免疫程序,在24小时内接种脊髓
灰质免疫苗、卡介苗、乙肝疫苗,并通报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建立计划免疫卡证。
(十)房管部门:
在办理房屋租赁手续时,要凭流动人员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暂住证方予办理房屋租赁手续。发现出租、出售房屋内住有违反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员时,要及时终止其租赁合同,并通报当地计划生育部门。
(十一)交通部门:
流动人口在申办各类机动车辆营运证照时,要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无《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暂不办理营运证照。
(十二)本办法未提到的其他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生育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生育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认真贯彻“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管辖区域谁清理”的原则,加强对辖区内的暂住人员的管理。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聘用、雇用的流动人口,由用工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
2、从事建筑业、运输业、商业、饮食业、手工业、加工业、修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流动人口,没有用工单位的,由发给其营业执照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个体劳动者协会负责;
3、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及其他无用工单位、无营业执照的流动人口,分别由其现居住地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负责;所在的城区、郊区应组织各有关部门进行综合治理,帮助基层解决突出的问题;
4、从事各类承包经营的流动人口,由发包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负责;
5、未设建制的住宅楼群和别墅中的流动人口,由物业管理部门或小区管理机构负责管理;
上述负有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部门、单位、户主、法定代表人,在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中,应主动接受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计划生育部门的监督和检查指导。
第八条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现居住地和常住户口所在地人民政府共同管理,各负其责,相互配合。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以现居住地为主。各地、市、县(城区、郊区)要积极搞好辖区内流动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双向管理的协调衔接工作。
(一)流出地的主要职责是:
1、进行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
2、帮助和指导已婚育龄人员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3、建立流动人口流出档案资料,为流动人口出具《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4、与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建立联系,了解流动人口的婚育变化情况。
(二)流入地的主要职责是:
1、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2、查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了解已婚育龄人员的计划生育情况;
3、组织有关单位提供避孕药具,开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和节育技术服务,对已婚育龄妇女每季度进行一次妇检,指导计划外和意外妊娠的妇女及时采取安全的补救措施;
4、与流动人口常住户口所在地建立联系,及时将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的婚育情况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通报;
5、组织流动人口现居住地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配合计划生育部门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并进行检查和考评,落实奖惩制度。
第九条 流动人员必须持有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统一规定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否则视为无效。
第十条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实行一人一证,证件内需有持证人照片,并加盖发证机关印章方能有效。《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每年进行一次年检,以填发证时间计算,期满一年后的第二个月底前完成年检。年检工作由原签发证机关负责。年检时不能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一条 流动人口中的已婚育龄妇女(采取绝育措施一年以上者除外),必须每季度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居民身份证到现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指定的县级以上卫生医疗单位或计划生育服务站(所)进行一次妇检。妇检单位需将妇检对象的近期照片贴妇检证明上,以防冒名顶替
。流动人口现居住地计划生育部门对妇检情况进行监测。
第十二条 《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每证使用有效期限为三年。有效期满时必须到原发证机关申请换领新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中原登记的婚姻、生育、节育等情况发生变化时,持证者应及时向原发证机关申请换发新证。
第十三条 凡申请换发和补发新证的,发证机关需重新填写流动人口证登记表,并在发给新证的同时收回旧证。
第十四条 对流动人口中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的,由户籍所在地处理,户籍所在地没有处理的,由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部门依据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生育条例》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划生育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予以
处理。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998年10月21日

吉林市联合运输工作实施细则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政府


吉林市联合运输工作实施细则
吉林市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吉林市联合运输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联合运输是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综合性运输组织形式。联合运输包括组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工具衔接的联运服务和组织产、供、运、销、收各环节紧密协调的运输协作工作。
第三条 凡在我市行政区内,组织开展联合运输和经营代办货物托运、中转仓储、货物包装、接取送达、企业自备车出租等业务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细则。

第二章 组织领导
第四章 市人民政府联合运输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联运办),是我市联合运输工作的职能部门,铁路派驻科级干部参加联运办工作。
市联运办公室负责:
(一)组织领导全市联运、包装、托运行业管理工作。
(二)制定有关联合运输工作的规章、办法、制度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三)审查联运企业开业条件,核发经营许可证。
(四)组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运输工具衔接和产、供、运、销、收的运输协作,对全市各种运输方式进行合理分工。
(五)组织联运企业广泛开展客货联运服务业务。
(六)组织领导冬运、春运工作。
(七)组织开展联运服务、运输协作劳动竞赛,总结推广和交流典型经验。
(八)组织联合运输业务培训。
(九)监督检查联运服务费、运输协作经费的收缴和使用。
第五条 各县(市)人民政府联合运输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市)联运办),是县(市)政府的联合运输工作管理机构。铁路派股级干部、交通部门派代表参加联运办工作。
县(市)联运办公室负责:
(一)组织领导全县(市)联合运输工作,组织贯彻上级有关政策、规章、制度。
(二)负责全县(市)联运、包装、托运的行业管理,审查开业条件,核发经营许可证。
(三)组织各运输协作区,指导企业不断改善装卸车设备,协调供产运销矛盾。
(四)组织运输协作区开展专用线、容器设备共用和装卸劳力、机具、机车动力的相互支援。
(五)组织各运输协作区开展同品类大宗货物统一归堆装卸车。
(六)组织有关部门定期进行县经济区域的铁路运输货源调查,开展运输计划综合平衡工作。
(七)组织开展客贷联运业务。
(八)组织落实冬运、春运和除雪抗害工作。
(九)组织开展联合运输劳动竞赛。
(十)做好联运服务费、运输协作经费的收缴和使用管理工作。
第六条 各运输协作区、路林、路矿协作区办公室(以下简称协作办),是车站经济吸引区运输协作领导组的日常办事机构。协作办由市联运办公室领导,受铁路分局检查指导。
协作办设主任一人、副主任或成员若干人,主任由所在车站主管货运副站长兼任,副主任由铁路货运主任或较大企业选派一名科级干部担任。工作量大的协作办,可由较大企业选派一名专职干部参加。
协作办负责:
(一)组织各协作单位贯彻落实有关联合运输政策、规定、制度;
(二)组织各种运输工具衔接和供、产、运、销协作;
(三)组织装卸劳力、机具、机车动力相互支援,以及专用线、专用设备(容器)共用;
(四)组织铁路、公路、联运衔接、开展取货、送货到门的全程服务和过期货物移地保管业务;
(五)组织各企业卸车领导小组,抓好各专用线卸车工作;
(六)组织有关单位抄收次月到货计划,编制“小运输方案”和“小运行图”,每月定期召开到发货物综合计划平衡会议,落实卸装车计划;
(七)组织落实冬运和除雪工作;
(八)组织协作单位加强专用线标准化管理,开展爱车爱货活动;
(九)组织开展运输协作区的劳动竞赛;
(十)做好运输协作经费的收缴、使用管理工作。
有专用线(专用铁道)、年货物到发量在十五万吨以上、多口办理运输的企业,设运输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办理厂内外运输。

第三章 工作制度
第七条 市联运办工作制度
1、会议制:每年一月召开各县(市)联运办、市内各运输协作区办公室会议,总结上年工作,安排下年工作。
每年三月定期召开全市联合运输工作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奖励先进,部署联合运输工作任务、下达铁路货车作业时间指标。
每年八月召开县(市)联运办、市办运输协作区办公室工作会议,研究落实冬运工作。
每年召开一次跨地区运输协作会议。
2、检查制:每半年对市内运输协作区和县(市)联运办进行一次联运协作检查指导,帮助解决问题。
3、办公制:每年五月、十月会同铁路分局深入基层现场办公,解决有关运输方面的问题。
4、评比制:每年一月进行联运协作劳动竞赛评比。
第八条 县(市)联运办工作制度
1、会议制:每年四月召开全县(市)联合运输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市联合运输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奖励先进,下达联运协作工作任务。
2、走访制:每年五月、十月组织有关人员走访企业,帮助解决运输方面存在的问题。
3、检查制:每个季度对各运输协作区的工作进行一次检查。
4、报告制:每月五日前向市联运办报告上月运输指标完成情况。每年一月五日前向市联运办报告上年度工作总结和本年度工作安排。
5、评比制:每年三月对全县(市)各运输协作区进行劳动竞赛评比。
第九条 运输协作区工作制度
1、例会制:运输协作区实行领导组半年例会制和办公室月例会制。每年九月召开年度联运协作总结表彰奖励大会。
2、报告制:每月五日前向市联运办报告上月运输指标完成情况;每年九月向市联运办和所在县(市)联运办报告前八个月工作总结和后四个月工作安排。
3、评比制:根据具体情况开展单项、月、季、年劳动竞赛评比。
4、通报表扬制:对在联运协作中事迹突出,对推动发展运输协作贡献较大的单位、班组、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
5、经费审查制:运输协作区领导组对办公室每年进行一次协作经费收缴使用审查。办公室在年终要向市、县(市)联运办、协作区各企业报告一次经费收缴使用情况。

第四章 运输协作
第十条 卸车、装车
1、有专用线(专用铁道)的单位,要成立以单位主管运销的领导为组长的卸车领导小组,负责本单位卸车组织领导工作,要指定具体部门负责日常卸车工作。要按日计划完成卸车任务,不得以夜间、雨雪天、节假日为由延误卸车时间。
2、协作办每月按规定时间到铁路局抄收次月协作区的到货计划,及时抄关给各卸车单位做好卸车准备。
3、运输计划一经批准,托运单位要备好货源,及时上货,铁路部门要按计划组织配车,保证装车。
4、各协作办要按专用线(专用铁道)管理标准,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十一条 开展协作
协作办要组织铁路车站、企业开展偿运输协作。
1、开展专用线(专用铁道)有偿共用。由协作办牵头,组织铁路车站、专用线产权单位和用户签定使用协议。
2、由协作办组织各企业之间开展装卸车劳力、机具、机车动力相互协作支援。
3、协作办对到发量较大的同品类大宗货物,要统一组织归堆接卸、发送,不断提高货场设备能力。统一归堆发生盈、亏吨或暂存费时,由责任单位负担。
第十二条 组织运输协作联网。
(一)组织协作区卸车联网。
(二)组织货场集散物资短搬联网。
(三)组织跨地区双向运输联网。
(四)组织跨地区单项运输联网。
(五)组织跨地区协作信息联网。
第十三条 组织企业自备货车投入运输,并及时取送。

第五章 货物联运
第十四条 组织联运企业与全国发货量较大的车站、港口,建立干线联运网络。
第十五条 组织干支线货物联运,以城市为中心,向县(市)城、乡镇延伸,形成乡邮化联运网络。开展代办托运业务,受理整车、零担货物,实行一次托运、一次结算、上门取送、全程负责。
第十六条 组织集装箱联运,开展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间国内和国际集装箱联运业务。
第十七条 车站、码头货场物资集散运输,由各协作办统一组织管理,统一平衡动力,保证货场通畅。
第十八条 联运企业要开办整车、零担联运业务。
第十九条 发货人委托联运企业代办货物联运时,要按规定填写货物运单,货物包装要符合标准。
第二十条 联运企业对用户的货物要及时取送。
第二十一条 在铁路车站超过领取时间的货物,经市经委批准可委托联运企业实行移地保管。移地保管所发生的费用由收货人负担。
第二十二条 联运企业与铁路、公路、水路、民航运输部门要严格办理货物交接手续,社绝“信用”交接。
第二十三条 联运货物在承运验收、运输、中转换装发生货损、货差时,都要编制货运记录,随票同行。
第二十四条 联运货物发生货损、货差,由事故责任单位按货物发运地点国家调拨价格加全程已发生的运杂费之和赔偿。
第二十五条 无法交付的联运货物,联运企业不得擅自处理。确实代不到货主或无法交付的货物,要按国家规定处理。

第六章 旅客联运
第二十六条 市区建立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联运售票处,预定、代售火车、汽车、轮船、飞机客票。
第二十七条 在客流量大铁路能力紧张的区段,组织公路客运分流铁路客流。
第二十八条 在客流量大的城镇,开办吃、住、行一条龙旅客服务项目。在火车、汽车上开展乘务人员代办预定旅馆住宿业务。

第七章 联运企业经营管理
第二十九条 需从事联运、包装、托运业务的,企业持上级主管部门证明,个体户持所在街道办事处证明,向市、县(市)联运办提出申请,经审查合格发给经营许可证后,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到税务部门办理税务登记,方可经营联运业务。
第三十条 联运企业经营范围。
(一)为托运人代办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运输的托运、包装、理货、中转换装、仓储保管、接取送达、自备车出租、财务结算;
(二)办理办运输企业组织货源、回空配载;
(三)车站、码头物资集散运输;
(四)开展客票联售、旅客一条龙服务业务。
第三十一条 从事联运业务的单位和个体户,必须使用市税务机关印制的《吉林市铁、公、水联运包装托运服务费专用收据》。
第三十二条 从事联运业务的单位和个体户,必须按规定缴纳管理费。

第八章 联运服务费、协作经费
第三十三条 联运服务费。凡经两种运输工具或两程以上运输发生运费结算的货物,货主须按规定向联运管理部门缴纳联运服务费。在市区(含郊区)的,向市联运办缴纳;在各县(市)的,向县(市)联运办缴纳。
联运服务费用于发展扩大联运事业费用和奖励,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准挪用。
第三十四条 参加运输协作区的企业单位,必须缴纳协作经费。协作经费在企业管理费中列支。
协作办必须按规定向市、县(市)联运办缴纳协作经费。
协作经费用于日常办公经费、会议费和奖励。

第九章 奖励和处罚
第三十五条 对在联运协作发展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在劳动竞赛中成绩显著的,由市、县(市)联运办、协作办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细则规定,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的,由市联运办视情节给予批评、警告、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细则由市政府联合运输办公室组织实施并解释。
第三十八条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0年3月5日